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敢信吗?特朗普的关税战‘胜利’了?美国老百姓却哭了!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06 点击次数:132
#瞭望2025#“特朗普的关税战‘胜利’了? 美国老百姓却哭了!
一条中国牛仔裤的运费飙涨3倍,超市货架贴满天价标签,好莱坞大片被中国观众骂上热搜。
这场打了3年的对华关税战,正在用最狠的方式打脸白宫:中国出口不降反增12%,美国CPI却飙到40年最高!
究竟是谁在‘惩罚’谁? 关税大棒砸碎的,到底是中国供应链,还是美国人自己的饭碗? ”
2025年5月6日,美国电商平台默默更新了一行小字:“运输成本占比65%”。
一个月前,这个数字还只有18%。 普通家庭发现,买一条中国制造的牛仔裤,运费从8美元涨到了24美元。
沃尔玛货架上,中国产的微波炉标价从79美元变成129美元,而美国本土生产的同款产品贵了整整3倍,货架旁贴着刺眼的标语:“关税让美国更强大? ”
联邦快递2025年4月的财报显示,从美国西海岸港口运到芝加哥的集装箱,运费比一年前暴涨320%。
洛杉矶港的负责人透露,一艘8500个集装箱的中国货轮停靠美国,港口费从三年前的295万美元飙升到4130万美元。
电商平台把“关税附加费”悄悄改名叫“供应链调整费”,但消费者发现,结账时多付的钱一分没少。
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扎心了:中国制造的家具、电子产品终端售价平均涨了58%,但美国本土工厂只能满足23%的需求。
一台中国产的冰箱要多掏1200美元,而美国工厂的产能排期已经排到2026年。
哈佛教授劳伦斯・萨默斯算了一笔账:关税让200万美国人丢了工作,每个家庭年收入至少损失5000美元。
2025年3月,美国零售业裁员21万人。 亚马逊关闭了12个新建仓库,塔吉特宣布冻结东海岸扩张计划。
超市老板约翰・卡特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:“我的货架上一半商品贴着‘缺货’,另一半贴着‘天价’。 白宫说我们在‘赢’,可我的店快撑不住了。 ”
特朗普曾在演讲中高呼“中国已屈服”,但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给了白宫一记重锤:中国对美出口额比三年前增加了12%,而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同比猛涨9.7%,创下198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。
经济学家发现,美国海关每天多收的50亿美元关税,最终被转嫁到消费者账单上——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每月多付287美元。
好莱坞的日子也不好过。 《美国队长4》在中国上映首周票房不到1亿元,豆瓣评分只有5.8,观众吐槽“全是老套路”。
2025年,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7年的38.7%暴跌到15.1%,而中国本土电影票房占比突破80%。
迪士尼的财报显示,由于中国观众不买账,《复仇者联盟6》全球票房比前作缩水45%,周边玩具销量直接腰斩。
特朗普政府给进口电影加征100%关税,结果坑惨了自家剧组。
《阿凡达3》因在海南取景被美国海关扣下30%的“文化税”,制作成本飙升到7亿美元。
新西兰总理卢克森公开嘲讽:“好莱坞现在拍一部电影,得先给华盛顿交‘保护费’。 ”
盟友也开始翻脸。 2025年4月,欧盟宣布对美国哈雷摩托、波本威士忌等商品加征25%关税,涉及210亿欧元贸易额。
德国大众和宝马的流水线被迫停工,30%的产能直接闲置。 日本卖给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量暴跌40%,丰田把生产线搬到中国青岛,本田则在广州扩产。
最狠的背刺来自东南亚。 越南和马来西亚抢着和中国签自贸协定,东盟财长们在米兰开会,宣布和中国共建“绿色金融走廊”。
2025年第一季度,人民币在东盟跨境支付中占比冲到32%,美元储备份额跌到58%。 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嘴上喊着“支持美国”,却把15%的半导体投资砸向中国工厂。
沃尔玛采购经理琳达在内部邮件里写:“我们试过找印度、墨西哥的工厂,但中国供应链的效率根本无法替代。 ”
美国彼得森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,如果关税战继续,美国GDP增速将下降1%,65%的企业考虑把工厂迁出美国。
超市里,家庭主妇玛丽指着价签苦笑:“三年前特朗普说‘关税能让中国买单’,现在我才明白——买单的一直是我们自己。 ”
